以成语之名,传中华文化 —— 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1-01-10
【概要描述】
“1、2、3,开始!”
“老师,我!”“老师,老师,我!”
教室里的同学们,争先恐后地举起手,期待班主任点到自己的名字……
这里是英迪国际学校国高班的一场以“成语: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”为主题的班会现场。
“看图猜成语”,“成语连一连”,“看看错在哪”等环节的设置,引得所有同学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。答对的自然喜形于色,答错的遗憾亦溢于言表,平时表现得深沉的高中生们此刻也释放出孩童般的天性,这或许就是浓缩了中华文化的成语的魅力!
自天地始分、仓颉造字,中华文明便如汩汩清泉,纵情流淌了几千年,滋润着华夏子孙。时间的长河孕育出中华文明的瑰宝,成语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,是汉语言宝库中的精华。
它们代代相承,从厚重的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,寥寥几字却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,是古人人生的哲学和智慧的结晶;
它们脍炙人口,雅俗共赏,既有老少咸宜,能口耳相传的趣味之语,也有文人雅士高谈阔论时,作文注经的经典之辞;
它们蕴含丰富,为我们传承着动人的神话、历史、寓言故事,道出了百转千回的真情实感!
如一叶扁舟,肋下双翅,中华儿女借成语御风而行,遍览中华文化。
源于神话故事的“后羿射日”、“精卫填海”,启示我们要不畏艰苦、奋斗不止;
源于历史故事的“负荆请罪”、“卧薪尝胆”,启示我们要知错就改、发愤图强;
源于寓言故事的“自相矛盾”、“刻舟求剑”,则启示我们要实事求是、灵活求变……
成语的产生是对文化的记载,
成语的使用是对文化的传承。
在本次班会课上,班主任朱文娟老师以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为契机,不只分享了成语背后的故事,更为大家总结了成语使用中各类常见的误用问题。
朱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,当下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激励着我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、知其所以然,更要学以致用,用好成语。唯有如此,方能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,方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。
有趣的故事,热烈的比赛,智慧的点评,灵活与高效并重,这节特殊的主题班会,以“成语”之名,传中华文化,让身为中华儿女的少年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,并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深厚的文化的积淀而深感自豪。同学们兴奋的脸庞上,书写的是满满的责任感!相信这份责任感将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担当,去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学生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