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第四周,暑热褪去,金秋归来,英迪的学子们已适应学校的生活,一切步入正轨。为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,中学部语文组正酝酿着一场教学上的挑战——学科教研活动已悄然进行。
课堂瞬间
在九二班程荥辉老师的语文课上,学生四次朗读。从开课读到学完读,随着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,感悟情感,朗读效果越来越好。
集中教研
两位语文老师的研讨课结束之后,余校带领老师们一起在反思课期间进行了教研,当天执教的两位老师陈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,其他老师给出了中肯而客观的评价,整体气氛融洽且活跃。
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:“对于老师在讲课中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,如何避免,是我们讨论的重点。比如,诗歌需要让学生多读才能更好地理解。那么,针对不同学情下的学生,如何让学生多读?某一环节浪费了时间,怎样缩短时间?我们的板书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有?板书的设置怎样重点突出,让学生一目了然?对于学习能力有较大差距的班级,怎样才能让每个(至少80%)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?”
朱老师认为:“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,要有做一名技艺精湛的工匠的心。博学众彩,取精华为我所用;扎根文本,以一点推开至万面。这个过程是辛苦的,因为要不断学习,查资料、听讲座、做思考;这个过程又是幸福的,因为自己首先变得丰盈。生活中,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又何况是我们这样教育人的工作呢?
程老师说:“语文的课堂是多样的——诗歌、小说、戏剧、议论文、说明文等,不同时代的语言,各种语言应用场景应有尽有。
语文的课堂是诗意的——相比于数学的严密、物理的深度、化学的变化、历史的博大、政治的深刻来讲,语文课应该是最具诗意的美感的课堂。”
吕老师说:“上研讨课或者公开课,应该是像平时的随堂课一样,仍旧以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为重点,心思花在设计的层次和问题的梯度上。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,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性为评价依据。”
余校做了总结,语文教学,与人的六感对应感通,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。语文老师是发现美,表达美,创造美的文化引领者;语文的教学过程是审美的,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求真的,政史教学的过程是择善的。
听完语文老师的课,学生要有创作的冲动,有想拥抱生活的情感激荡。甚至每个学生都能创作出作品,那是对语文老师最高的认可!
最后,余校高度赞扬老师们切磋琢磨、精益求精的教研态度,并对语文组老师的课堂有更多的情感流通和唯美追求满怀期待。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;在教研活动中,老师们带着自己的疑虑和答案,带着收获与期待,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,在碰撞中解开了自己的疑虑,在碰撞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知。相信通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,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质的飞跃!